
砥砺奋进谱华章,逐梦前行启新程
- 2025.03.05 10:43:42
国际罕见病日——比疾病更罕见的,是看见的目光
粤东肿瘤医院是揭阳市唯一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,是医保定点医院,属于省、市重点建设项目。医院一期投资超10亿元,规划床位超1000张,配备西门子派特CT、ECT、进口放疗直线加速器、西门子3.0T磁共振、128层CT各两部、高端DSA等国际一流诊疗设备,引进肿瘤学科领军人物及各专科权威专家。医院于2024年6月正式运营,现已开通医保和特殊门诊服务,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、便捷、平价的医疗服务。
国际罕见病日(Rare Disease Day)是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。2008年2月29日为第一届。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.065%到0.1%之间的疾病或病变,它们绝大部分属于先天性、慢性病,常常危及生命。
2008年2月29日,欧洲罕见病组织(EURODIS)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。国际罕见病联盟指出全球超3.5亿罕见病群体面临的“诊断延迟、治疗壁垒、社会支持缺位”三大核心困境,这3.5亿分之一的数据背后,是100%的人生。
一、认知先行——被忽略的“万分之一”
2025年2月28日,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More than you can imagine”,中文主题为“不止罕见”。
国际罕见病日(Rare Disease Day)定于每年的2月28日,旨在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知,关注罕见病患者群体,推动罕见病的诊断、治疗和研究。罕见病虽然发病率低,但病种繁多,全球已知罕见病超过7000种,影响着全球数千万患者的生活。关注罕见病,不仅是对个体健康的守护,更是对社会公平与健康权益的体现。
2025年国际罕见病日来临之际,全球超3亿罕见病患者及家庭仍为诊疗奔走。我国自2019年建立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以来,已覆盖超300家医院(国家卫健委,2019年)。然而,《中国罕见病诊疗现状研究》(2023年)指出,仍有约40%患者需跨省就医,确诊周期普遍超过5年,凸显诊疗资源均衡化与早诊能力提升的紧迫性。
二、认识罕见病——这些罕见病你了解多少?
根据《中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》(2023年更新版),目前国内明确界定的罕见病共207种,以下为相对高发类型:
成骨不全症:骨骼脆弱易骨折,发病率约1/15000;
“渐冻症”肌萎缩侧索硬化(ALS):运动神经元进行性退化,年发病率2-3/10万;
白化病:皮肤、毛发缺乏色素,发病率约1/17000;
苯丙酮尿症:需终身特殊饮食控制,新生儿筛查发病率1/11000;
大疱性表皮松解症:皮肤轻微摩擦即溃破,发病率1/5万。
(注:以上数据源自国家卫健委《罕见病诊疗指南(2024版)》)
三、携手共筑——打破“罕见”背后的沉默
由于罕见病种类繁多且复杂,其诊断和治疗面临诸多挑战:
诊断困难:罕见病症状多样且不典型,早期诊断难度大,患者往往需要辗转多家医疗机构才能确诊,延误治疗时机。
治疗资源有限:罕见病的治疗药物和方案相对匮乏,部分罕见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。此外,罕见病药物研发成本高、市场小,被称为“孤儿药”,其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仍是全球性问题。
社会支持不足:罕见病患者及家庭往往面临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,同时罕见病的认知度较低,患者在就业、教育、医疗保障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。
国际罕见病日的意义,不仅在于对罕见病患者群体的聚焦,更在于对全社会健康意识的一次重要唤起。罕见病患者需要的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进步,更是一个充满关爱与支持的社会环境。我们无法选择基因,但可以选择善意,关注罕见病,以爱之名,点亮“罕见”人生。